廣場四角有四個巨大的雕像基座,其中三個上面都有歷史名人的雕像。南面兩個較小的基座上分別“站”著Henry Havelock與Charles James Napier的雕像;北面的基座是為放置騎馬塑像而設計的:東北部的基座上放置著喬治四世的雕像,西北部的基座 (也就是第四基座 Fourth Plinth )原本打算放置威廉四世的騎馬塑像,但卻由于資金的短缺而一直沒能實現。第四基座于1841年建成,一空就是150年。
1994年,當時的英國皇家藝術協會主席普魯·利思 (Prue Leith)給《旗幟晚報》(Evening Standard)寫了一封信,建議對特拉法加的空柱基采取一些措施。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專家名流組成的第四基座委員會,定期選出新的展品。五年后,這個第四基座有了第一件作品,馬克·沃林格 (Mark Walinger) 創作的《Ecce Homo》。在這之后,倫敦市政府開始邀請知名藝術家為第四基座設計雕塑。“輪換地在第四基座上擺放藝術家作品”這個決定使其成為了藝術家們的“必爭之地”。如今,第四基座成為全球藝術家展現藝術與國際大視野交融的重要平臺。每一個登場的作品,都讓人拭目以待。
2009年,倫敦特拉法加廣場上演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新式藝術秀,英國當代藝術大師安東尼·戈姆利(Anthony Gormley)發起的為期100天的“活體雕塑”公共藝術項目,即在100天中,每天有24名參與者在九米多高的基座上輪流站立一小時,盡情表演。
戈姆利稱,這一做法旨在為現代英國繪制一幅新畫像,還將和周圍的納爾遜將軍、國王喬治四世等紀念雕像形成對比。
戈姆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:“這并不關乎過去、不是在紀念逝者,也絕非在講述戰爭,這只關乎現在和未來。”“我希望我們可以去了解那些有趣、驚悚、令人懼怕、和讓人喜愛的事情,這個主意就這么來的。”“這是一幅當今英國所有奇妙事物和多元文化差異的組合畫像。”

圖源:Artichoke photograph by Matthew Andrews

圖源:Anthony Gormley官網
第四基座引發了大眾廣泛關注和興趣,吸引著全英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到來。這里每年還會舉辦“第四基座學院比賽”,為倫敦的中小學生提供創作藝術作品的機會。

`Ecce Homo` by Mark Wallnger (1999). Photo: John Riddy, courtesy Anthony Reynolds Gallery

`Nelson`s Ship in a Bottle` by Yinka Shoibare MBE (2010)
在一個巨型的玻璃瓶內,擺放著納爾遜戰艦勝利號(HMS Victory)的精美復制品!镀恐械募{爾遜戰艦》是第四基座上第一件反映特拉法加歷史象征的作品,殷卡也是作品登上第四基座上的第一位黑人英國藝術家。

`Powerless Structures, Fig 101` by Elmgreen & Dragset (2012)

`Hahn/Cock` by German scuptor Katharina Fritsch (2013). Photo: EPA/ANDY RAIN
2013年7月25日,時任倫敦市長鮑里斯·約翰遜(Boris Johnson)來到特拉法加廣場為新雕塑揭幕。所揭幕的新作品是著名德國現代藝術家卡塔琳娜·弗里奇(Katharina Fritsch)的雕塑作品《公雞》(Hahn/Cock)。弗里奇認為“人們可以從動物的性格當中看到自己”,它象征了再生、覺醒和力量。
倫敦市長約翰遜說,作為現代藝術的平臺,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第四柱基已被世人所熟知。它在廣場上獨特的位置象征了文化底蘊與前沿藝術的碰撞,使倫敦成為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城市。他還表示,卡塔琳娜·弗里奇是國際知名藝術家,“藍色的大鳥”這一醒目的新作品將會是人們談論的焦點。

圖源人民網約翰遜向記者介紹德國藝術家費里奇(攝影:白天行)

`Gift Horse` by German artist Hans Haacke (2015). Photo: Independent
哈克解釋說,這個名為Gift Horse(禮品馬)的作品,靈感其實來自特拉法加廣場背后的國家美術館的一幅著名藏畫,即喬治·斯塔布斯描繪細致的名馬圖。
可是,哈克說,他的有骨無肉的馬也是為了顯示貧富之間的懸殊。馬胸前的金融市場走勢顯示器更凸顯了這一點。
他說,當倫敦金融城的富商經紀看著市場走勢,創造萬貫財富的同時,命運欠佳的人則只可以看著半點皮肉都沒有的馬骨骼。這個展品由倫敦市長鮑里斯·約翰遜委托創作,取代了原來在基座上的另一件作品:藍色雄雞(上圖)。

`Really Good` by David Shrigley (2016). Courtesy of Daniel Leal-Olivas/AFP/Getty Images.

`The 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` by Michael Rakowitz (2018)
由旅美伊朗后裔藝術家Michael Rakowitz 創作的The 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,成為屹立2018年-2020年在倫敦市中心的標志性藝術品。
雕塑的原型為伊朗歷史文化遺跡尼尼微冥神之門的鎮城之寶Lamassu - 人面牛身鳥翼的神獸,尼尼微古城2015年慘遭ISIS破壞,成為全球文化人士的心中之痛。
尼尼微是亞述帝國的首都,建于公元前700年左右,在希伯來圣經的描述中,諾亞的孫子Ashur創建了尼尼微城,人面牛身鳥翼的神獸Lamassu是尼尼微古城15座城門中的一座的守護獸,被損毀前的樣子是這樣的。

19世紀學者繪制的考古發現的尼尼微的守護神人首雙翼牛神(澎湃新聞)

推土機推倒摩蘇爾著名的尼尼微古城門的一剎那
藝術家Michael Rakowitz是伊朗后裔,他的作品從眾多國際作品中勝出。他的雕塑取材伊朗,用掉了10500個來自伊朗的甜棗蜜罐頭,更重要的是,隨著來到英國的中東移民的逐步增加,他的雕塑可以紀念在戰爭中無法重建的文明和逝去的生命,成為追憶神靈的精神家園?杀淮輾У乃囆g和文明,卻永遠無法復原。
Disgust can be so engrossing厭惡是如此令人著迷
2020年,接替拉科維茨的作品安置于“第四基座”的是英國藝術家希瑟·菲利普森(Heather Phillipson)帶來的名為“終結”(The End)的作品,這件作品是一件用玻璃鋼制成巨大甜點,巨大的白色漩渦狀奶油上除了頂著一顆嬌嫩欲滴的櫻桃外,還趴著一只不受人待見的蒼蠅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在作品上方還配備了無人機——這個作品的第二只蒼蠅——將24小時航拍倫敦特拉法加廣場。

圖源澎湃新聞

希瑟·菲利普森作品“終結”模型 圖源 James O Jenkins
菲利普森的作品“終結”以一個顫巍巍的靜物代表文明的厄運。人們可以看到了偽裝在甜蜜之下的腐敗,而當代文化的產物“無人機”卻比蒼蠅更加險惡。此刻“奶油甜點”成為了病態和腐朽的代名詞。(喬納森·瓊斯)
如今新冠病毒的依舊籠罩在英國上空,英國政府3月23日宣布全國“封城”三周,禁止民眾非必要外出,關閉學校和大部分商鋪。拉布4月13日要求民眾繼續遵守居家規定。政府最遲16日決定是否延長限制措施!短┪钍繄蟆13日報道,拉布打算將限制措施至少延長至5月7日。
此前英國首相約翰遜3月下旬確診感染新冠病毒,4月5日就醫,現已出院,在首相鄉村官邸契克斯別墅康復。
3月17日,大英博物館、英國國家美術館等英國熱門景點宣布暫停向對公眾開放,往日繁華喧鬧的倫敦安靜了下來。

英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航拍圖源: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
菲利普森選擇奶油這一形態是因為它象征著揮霍無度的豐裕和慶祝,卻又總處于崩塌的邊緣。正如“特拉法加廣場”特殊的政治意義,它除了是英國慶祝集會的重要地點外,也是抗議集會的所在。在看似歡愉的慶祝之下,隱藏著極度的不安。
“終結”代表著勃勃生機和不安。奶油是一個巨大且不穩定的負載,“第四基座”也成為了傲慢和瀕臨崩潰的紀念碑。
廣場周圍的建筑和人群置身于一個錯誤比例的場景,這個場景放大了平庸以及我們與其他生命形式的共存關系,如同置身于世界末日。
如今,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或許讓菲利普森的雕塑寓意更加具象化。因為疫情,新作品的發布被推遲了。
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副市長Justine Simons說:“我們必須遵從政府的建議,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接觸,不要舉行大型聚會。我們將等待,要讓倫敦居民和游客都能參與進來。”
“同時,我們也會支持所有個人藝術家和企業參與第四基座委員會,在目前具有挑戰性的時期對個藝術裝置共同進行規劃和操作。”
甜蜜的奶油入口,這其中的滋味也真的是冷暖自知了。
延伸閱讀:
"Disgust ncan be so engrossing": fourth plinth artist Heather Phillipson
https://amp.theguardian.com/artanddesign/2020/mar/11/heather-phillipson-interview-fourth-plinth-artist
Fourth Plinth Commission Postponed Because of You Know What
https://www.artlyst.com/news/fourth-plinth-commission-postponed-know/